当前位置:
首页 >
新闻资讯 >
行业新闻 > 详细内容
- 上海世博对话许石丹:更美的城市,更好的生活
- 发布时间:2011/9/25 阅读次数:35627 字体大小: 【小】 【中】【大】
五月:请谈谈具体构思的经过。
许石丹:我是这麽想的,上海世博会不但是中国的、而且是世界的盛会,如何用艺术的形式来演绎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”的主题,需要一点创意。
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算起,这次是150多年来首次选取“城市”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。上海世博会的这个主题,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——“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,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”,我的理解是,未来要给地球人更美的城市和更好的生活。而要表现城市和城市生活,最佳途径当然是城市建筑物。所以我的画,就要画各国建筑。
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群中,美国馆朴素大方,英国馆布满光纤,法国馆优雅,墨西哥馆另类,非洲馆原生态,加拿大馆采用天然环保材料,日本馆是可大可小的充气馆……可谓春兰秋菊,各擅胜场,而所有这些建筑中,中国的五个永久性建筑“一轴四馆”最具特色,所以我的画,就是要在所有建筑中突出主办国的气势和特色。不仅如此,我还想要在图中表现“理解、沟通、欢聚、合作”的理念,诠释世界建筑依靠高科技、日益绿色环保节能的发展方向。
五月:这幅世博全景图,跟您以前作品的风格相比,技法上又有很大不同,您这是有意识在创新吗?还有,作为一个建筑师来画建筑群,有没有特别心得?
许石丹:是的,我是有意识在创新。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建筑非常之多,又要体现我刚才提到的世博精神,显然,完全采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并不合适,得在画作中注入现代元素。我想要找的,是一种洋溢生命活力的、展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、明朗新鲜自由的、有音乐节奏和舞蹈风姿的手法。
我尝试借鉴速写与素描的技法,并采用中国书法的线条,画各国不同场馆时,线条力求简洁明快、富概括性,整体表现世界建筑之精华;而画我们的“一轴四馆”、特别是斗拱式的中国馆“东方之冠”时,线条讲究细腻和深度,因为我要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,居中升起,层迭出排,夺目的红色柱梁,恰好可以象征中华民族物质、精神的崛起。此外还画了阳光云彩,以及无处不在的绿树,用的是比较朦胧的笔法,想抒发一种对未来的展望,未来的城市生活应该是一种环保的、欣欣向荣的、让人类充满自豪感的美好生活方式。
至于你刚才问到的作为一个建筑师来画建筑群,那当然我是得益于我的建筑设计经验的,那些场馆有大有小,远近高低各不同,相互之间的比例、位置绝不能出错。
五月:这第二幅世博夜景图的色彩真美,您为什麽在全景图之外又创作了这一幅?
许石丹:我听说上海世博会每天晚上都有节目看,开幕式还要放焰火,就想用这跟白天美得不一样的夜景灯光来表现繁华,那种人类的宝贵的精神繁华。
五月:我注意到两幅画上都有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(HAIBAO),您对海宝的设计满意吗?
许石丹:满意。海宝海宝,“四海之宝”。海宝的蓝色跟我两幅画的色彩融合得很好,很协调。
五月:5月1号上海世博会开幕后,您会再次回国去看世博吗?
许石丹:当然要去。我计划9月份和我夫人一起去上海看世博,憧憬一下人类的未来——更美的城市,更好的生活。